杭州日报讯 知信则立,守信维业。
步入了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,日益成熟的信用体系正成为平安杭州建设的坚实基石。
以自主信用承诺为背书,“亲清在线”平台可实现政策秒兑付;
聚焦信易贷、信易租等应用场景,“信用+园区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;
“城市大脑”“信用智慧门牌码”的打造,致力于构建“数字乡村”——“十三五”期间,杭州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以信用这根针穿引社会治理的全流程,积极探索“信用+”的城市综合治理模式。
一、优化环境,推动“信用+审批服务”
近年来,我市完善的信用体系,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聚焦“信用+审批服务”,杭州市按照省信用“51X”工程的统一部署,积极推动政务应用信用协同工作。
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为指引,我们在行政审批全环节推广容缺受理、信用承诺前置,落实“信易+”行动,实现行政审批流程再造。
目前,“信易批”已实现行政审批权力部门1%全覆盖。截至今年初,全市已有1719个行政审批事项分别通过平台或业务系统接入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。
二、拓展应用,提升公共服务
4月,浙江省个人“信用码”在杭州和衢州两地试点上线。这是杭州不断拓展信用惠民多场景应用的生动缩影。
截至目前,杭州已与厦门、郑州、南京等多个城市实现信用应用场景跨城市互通共享,涉及旅游、住房、租赁、公交出行等领域,让人民群众享受守信带来的实惠和便利。
三、聚焦重点民生,创新激励措施
以杭州个人诚信分“钱江分”为基础,我们陆续推出舒心就医、“信用+图书”、信易租、信易游、信易贷等8项信用应用场景。累计服务超过94万人次,场景开通数量和使用量均位于全国前列,全省首位。
下一步,通过“城市大脑”赋能,我们将进一步拓展“信用+”在家政、电梯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服务范围,让老百姓得实惠、享便利;加快推进“信易贷”建设,将“杭州e融”平台向区、县(市)延伸,重点触达园区、小镇企业。
四、以信用为支撑,提升社会治理效能
信用建设关乎个人品行、经济运行,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近年来,杭州根据公共信用评价结果,对信用主体进行分级分类,构建起事前提供查询、事中分类监管、事后形成信用记录的全流程闭环监管机制。
目前,已在税务、交通、建筑工程、园林绿化等16个领域开展了信用分类分级监管,市场主体的信用承诺数占企业总数的比例接近1%,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杭州市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,以信用建设为支撑,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共同迈向更美好的未来!